|
武汉大学有哪些大咖来了?科研领军大咖齐聚第四届多组学科研大会之解锁武大篇!第四届多组学科研与临床应用大会将于2024年12月28-29日在武汉举行,本届大会包括“空间多组学技术的联合应用进展”、“单细胞创新技术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蛋白组学驱动精准医学及药物发现”和“代谢组学与临床应用新发展”主题论坛,本次大会邀请了几十位专家学者齐聚多组学科研大会,嘉宾阵容星光熠熠,大咖云集。 武汉大学有哪些大咖来了?以下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唐其柱 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授 主题:心肌重构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 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从整体、器官、组织、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心肌重构开展系统性研究,探讨心肌重构病理特征和发病机制,并寻找药物和其他干预措施抑制或逆转心肌重构;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慢病防控综合协同防治策略研究,已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南地区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
耿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研究方向: 肺损伤及肺保护及胸部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从事胸外科疾病的诊治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及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等省/市级项目8项。
熊南翔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 主题:空间多维蛋白质组学了解神经胶质瘤的机制 研究方向:功能神经外科,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疗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创造了湖北省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多项第一(第一台面肌痉挛,第一台顽固性耳鸣,第一台舌咽神经痛),年微血管减压手术量三百多台。
汪付兵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 主题:单细胞技术与肿瘤液体活检创新转化研究 研究方向:致力于‘检验医学+’多学科交叉研究,聚焦“循环源标志物与肿瘤精准诊疗关键技术”这一重要科学问题,面向肿瘤早筛早诊、复发转移预警、干预新策略等亟需解决的难题,重点围绕肿瘤分子数据科学、肿瘤液体活检新技术、肿瘤类器官临床前模型、先进材料与肿瘤干预新策略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产生了原创成果。
李翔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 主题:研发新型表观遗传学机制在全基因组检测技术(暂定) 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表观遗传学和大脑认知科学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特别是揭示和恐惧记忆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对促进认恐惧相关的精神类疾病发病和治疗机理方面的理解,研发针对性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汪晖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教授 主题:药物靶标与新药研发 研究方向:外源物发育毒理及胎源性疾病早期防治。主持项目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等。在国际上系统提出孕期外源物暴露导致子代多器官发育编程及多疾病易感的“两种编程/两次打击”理论,并基于该理论建立多项胎源性疾病早期防治技术。
孙桂鸿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教授 主题:外囊泡RNA片段分拣机制研究(暂定) 研究方向:病毒感染免疫及其致病机理:主要聚焦病毒感染、免疫逃逸和被免疫清除过程中,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后导致的不同肿瘤的分子机理。利用小分子调控病毒复制和肿瘤的产生: 主要目标是尝试利用小分子RNA、小分子多肽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抑制肿瘤的产生。
田天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主题:空间组学中多任务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 研究方向:田天教授专注于生物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围绕生物组学数据中的高噪音、高维度、多组学融合、批次多样性等计算挑战为关键科学问题,开发创新人工智能算法,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绩。同时将创新算法应用于实验数据挖掘分析并帮助领域专家解决重大生物医学问题。
田剑波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主题:多组学在于人群大队列转化新应用 研究方向: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工作以来围绕结直肠为主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分子流行病的学术前沿开展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拓展和深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工作特色。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人群研究和系统全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了一批消化系统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干预靶点和遗传分子标志物,构建中国人群适用的新型肿瘤风险预测模型,为肿瘤个体化预防提供人群证据。 |